人文精神是数字技术的活力与生命 | 专访作家、诗人及歌手洪启

出生于新疆和田的词曲作家、诗人及歌手洪启,是担任少城国际文创谷、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2021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季”的评审之一。2021届的评选已经圆满结束,对洪启而言,创作主题“数字技术+原创音乐”是未来必须要面对的趋势,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或是颠覆性的。不论是个人经历还是对行业的观察,这样的时代变化需要深思,当然,也蕴藏着崭新的机遇。

2012年,洪启在北京携长期为打工人义务演出的“新工人乐团”,举办纪念民歌之父王洛宾活动。图片来源:艺术家洪启提供

注:以下对话,BCAF采访者简称“B”,洪启简称“洪”

01
未来没有原创,只有组合性的创新



B:从行业的角度,您认为数字技术对音乐产业/艺术行业的改变有哪些?您如何解读这些“改变”?

洪:以华语乐坛来说,音乐早已不是农业文明时期的民歌形态了,也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唱片业时代了。之前的那个行业没有了,消失了。最后的尾巴在进入2000新世纪的头几年,以“超女”、“快男”为分割线,从介质到内核,就完全改头换面了。这个决绝的改变就来自数字音乐。

数字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对音乐产业,甚至对整个文化艺术领域,都起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些领域数字化后,未来将全面洗牌,实验性的、先锋和探索性的多媒体跨界音乐艺术家将控制局面,主宰产业头部内容。


“2021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季”优秀作品,上:《人工智能美杜莎》,作者:苏郁晴、张骏、陈若琨、江珊;下:《另一种语言第7集 》,作者:裸飞蛾/草台回声

B:“数字技术+原创音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为音乐/艺术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洪:大众依然需要音乐,只是这个大众不是过去只听旋律的大众了。他们是出生就捧着电子产品的新一代。“老人家”继续听的经典歌曲,他们也不需要更新音乐审美,时代的背景色整个端掉了,社会发展太快了,科技更新太快了。

注入活力的一种体现就是把经典保存,让音质不损坏,而新的谁也不知道会新到什么程度。未来没有原创,只有创新,在发展的基础上的创新,组合性的。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做色彩,做背景声。


洪启专辑《阿里木江你在哪里》封面,图片来源:豆瓣

02
00后会是当下领域的颠覆者


B:从您研究的课题/深耕的领域出发,您期待的优秀的“数字技术+原创音乐”作品,所具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您个人最关注的作品特质是什么?

洪:所有现在还在面上的音乐人基本都是在挣扎阶段,面临被淘汰和抛弃的命运。我心目中的优秀的“数字技术+原创音乐”作品,与人类下一步的科技能量有关,如宇宙探索、新能源和黑科技密切关联,离人文思想会越来越远。我关注思考性的音乐,但我知道很难再出现了,那是现在的小年轻眼里“远古”的东西,它们还没有消失,但是力量越来越弱,基本是就是六七八十年代人的怀旧产品了。


2021“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季”优秀作品《多功能手势控制新乐器》,作者:杨悦、汪照文、牟子敖

B:您认为“数字技术+原创音乐”作品如何才能更具有市场/商业前瞻性,更顺利地走进大众视野中,对话观众?

洪:现在的市场,是一个怪兽和魔环,需要有精力的年轻音乐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宝藏肯定有,格局肯定是大变的,现在的大小音乐厂牌百分之九十会死掉,新的操盘者什么时候会出现,还在涌动的暗流中酝酿着。我接触过几个00后的年轻人,他们对音乐产业和音乐本身的认知和掌握令我瞠目结舌,他们有未来概念,有多维度视野,思维开阔清晰,了解同代人的音乐需求,他们会是当下领域的颠覆者。


深圳打工诗人郭金牛的诗歌《在外省干活》,由洪启发现并谱曲,在全国巡回演唱,图片来源:豆瓣

03
整个地球都会被数字技术覆盖


B:您认为“数字技术+原创音乐”如何赋能城市?

洪:每一栋楼,每一部汽车和每一个餐厅、夜店、咖啡馆、茶馆……每一条街道和社区都需要。整个城市的面貌,每个人的面貌都需要。大家都离不开数字技术。

B:您认为“数字技术+原创音乐”在未来有哪些拥有潜力的应用场景?

洪:整个地球都会被其覆盖,与上一个问题一样,所有的国家和城市,所有的街道和社区,还有小镇和乡村。我们已经活在数字科技里的,它会像血管一样遍布这个星球的每一寸天地。只不过,人类不会停止歌唱,只要还是血肉之躯。

采访整理/Fay

关于洪启

洪启,词曲作家、诗人、歌手。1973年出生于新疆和田,1992年开始音乐创作。曾发表唱片《红雪莲》《阿里木江,你在哪里?》《九棵树》《谁的羊》《黑夜的那颗心》及《洪启自选辑1992--2011》。

他的音乐形式质朴而简单,色彩明亮;题材宽泛,内容涉及社会、人文关怀和爱情。在公益领域,洪启也有一番作为。他的“关注流浪儿童”系列活动成果显著。他被权威乐评人称为“民歌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歌谣被称为“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

关于活动



2021“少城之声· 独立原创音乐季”的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获取。





少城国际文创谷


少城国际文创谷是成都市58个产业功能区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居于“天府锦城”之心的文创产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地域涵盖青羊区西御河、少城、草堂、府南、金沙5个街道办事处。富集全市70%文博资源,拥有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文殊坊、人民公园、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成都著名文化地标和以国家级文创园区-成都国际非遗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12大文创产业园,具有“一区多园、产城一体”的特点。它致力于构建以影视娱乐、文博艺术为主导,以音乐演艺、文博旅游为延伸的“2+2”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国际文博创意创新谷、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不断增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支撑功能。


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


国家级音乐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成都四大音乐产业园之一。 位于成都市少城国际文创谷核心起步区青羊区东胜街40号,原四川电视台旧址。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是国家级音乐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成都四大音乐产业园之一,也是少城国际文创谷管委会的所在地。园区围绕“影视+音乐”产业的“原创、原生、独立”板块,抓小切口,聚集“微笑曲线”的高净值企业要素,打通园区的音乐影视产业链,打造全生态企业集群,搭建企业协作平台。
2 2 2 0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