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盖一刻,唤醒再生之光
2021年11月,可口可乐中国、MUJI無印良品中国、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征集活动,全国数十家电商、媒体、学术机构等伙伴强力支持,聚焦于再生材料的设计和应用,让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瓶(rPET、rPETG)、瓶盖(rPE)、易拉罐(再生铝)、玻璃瓶(再生玻璃)成为设计实践的新材料、新趋势。本届“不瓶凡”的终选结果已于2022年2月20日正式公布。上期文章详细介绍了“全场最佳大奖”的作品及获奖团队,本期奉上“不瓶凡的人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及其设计师的幕后故事。
海报设计/田博
-The Amazing Bottle-
“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奖
//“不瓶凡”的人设计大奖获奖//
拧盖有光 fizzing lamp
设计团队:刘奕廷、吴畅、钟朝泽
产品3D渲染效果图。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拧盖有光fizzing lamp”是一款便携式灯具,主结构完全由回收再生材料(rPE、rPETG)制作。三位获奖的青年设计师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看到“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大奖的征集信息后,几位设计师首先想到:要让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随时使用,并直观感受到塑料回收的成果,从而更能对参与回收产生兴趣,对再生材料的使用更加关注。在这一设计理念的驱动下,经过几周的共同努力,一个造型简约、使用轻松简单的小小灯具就诞生了。
评审评语
“可口可乐的红色瓶盖具有象征性,是体现其照明功能的关键。灯具的形状让人联想到瓶子。”
—— 深泽直人,MUJI無印良品咨询顾问
“此设计兼具设计美感和实用性。”
—— 林存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
“具有环保符号的造型,强化和提醒环保意识,作为灯的功能表达,比较容易融合在生活场景,柔和的灯光更有星星之火的寓意。”
—— 张立晖,财新传媒总监
“简单,可爱,方便。这样的设计化有形于无形,做成商品也许会是一个常青款吧。”
—— 张建弢,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及蒙古区副总裁
01 开启回收再生的“希望之光”
“拧盖有光fizzing lamp”便携灯设计,通过光线在灯内由下而上亮起,巧妙地模拟拧开汽水瓶盖时,气泡雀跃涌向瓶口的过程,唤起打开汽水一刻那种期待和快乐的记忆。
灯光开启效果渲染图。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开灯的操作就和平时拧开瓶盖一样。将灯顶部的红色旋钮逆时针轻轻一旋,LED灯珠从底部开始发光。随着红色“瓶盖”被“拧开”,光线从下而上不断上升,整体明度也越来越亮。关灯则如同顺时针拧紧瓶盖,灯光由上而下淡出,直至熄灭。灯的顶部设有充电口,充满电后可以随身携带使用。在家可用作桌面台灯、小夜灯,在户外可以用作露营灯。
产品充电效果渲染图。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对便携灯的整体造型,设计师们认为过于直白的表达会缺乏趣味,想创造出一种“抽象的熟悉感”。开灯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碳酸饮料冒着汽的爽快,漾起的气泡声仿佛就在耳畔。所以它的英文名是“fizzing lamp”—— 拟声词“fizzing”,特指汽水表面漾起细密气泡时发出的嘶嘶声。没有什么能比这“嘶嘶”气泡声更直白、更诱人。
可口可乐“声音”系列广告。图片来源:http://www.campaignlive.com。
设计师们希望灯的整体外部结构全由再生材料制作。顶部的开关旋钮用回收塑料瓶盖再造而成的rPE材料,灯身用回收塑料瓶再造的具有一定透光度的rPETG材料。
02 “不瓶凡”的人之幕后故事
三位获奖设计师于工作中相识,生活中兴趣相同,建立起深厚友谊。他们对可持续的设计趋势充满期待与向往。与他们对话,我们有幸一瞥当下新生设计师群体丰富多彩、充满各种设计思考的日常。
设计团队
刘奕廷
纽约普瑞特艺术设计学院(Pratt Institute)产品设计专业,曾在生活方式和儿童家具品牌任职。吴畅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获得意大利A’Design Award、亚洲设计奖、韩国K-Design Award等,参展2020设计中国北京、2022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WISE新锐设计师。钟朝泽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获得亚洲设计奖,参展 2022 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 WISE 新锐设计师。 Q:你们如何走上设计这条路?
刘奕廷:之前我是经济贸易专业,一直读到MBA并参加了工作。大约4年前,我才进入工业设计这个领域,算是转行了。我是在人生的经历中渐渐认识到原来自己想做的是设计,而在这之前我甚至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专业。转行所付出的努力和经济学背景塑造了属于我的设计思维,这是很宝贵的体验。
吴畅: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一个人在电脑前面看到“工业设计”四个字感觉挺酷的就直接填了。到目前为止,我对设计没有感到过疲倦,每天它都能带给我新鲜感和动力。
钟朝泽:我也是从大学就开始学习设计、开始做设计的。我很喜欢绘画,但觉得喜欢的事情应该作为业余爱好。结果学了设计之后,竟也没再画过画。
Q:拧盖有光fizzing lamp这个设计,你们用了多久去构思和完成?
刘奕廷:设计创意的部分,其实是大约在交稿前2周才在脑海中敲定的。之前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也有其它几个创意在同时构思,但都觉得不够直观和有趣。
前期3D设计形态推敲阶段。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定下创意后,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和实验LED光效,还检测了再生塑料rPETG材质的透光度,以及内部电子元件堆叠的大小。在一般产品设计过程中,验证了结构和材质可行后,就是反复推敲去确定最终造型。
使用rPETG材料3D打印测试原型阶段。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考虑到使用方便,我们希望产品能稳固立在桌面又不占用太多面积,并且底部能够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这样放在桌上单手也能调节亮度,所以瓶身设计呈现上窄下宽的走向。最后我们用3D打印机快速打印测试了一下原型的尺寸比例,确认使用手感没问题后就定稿了。
产品最终光线效果测试。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Q:终审评委深泽直人评价“红色瓶盖具有象征性”,你们怎么理解瓶装饮料对公众生活与文化的影响?
刘奕廷:我认为瓶装饮料具有文化属性,也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早年的汽水广告一直在表达一种“年轻,爽快,立即满足,及时行乐”的消费观。这种观念在当时市场经济刚起步的中国社会是非常具有冲击性的。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我们渐渐意识到这种消费观和塑料制品引起的环境问题,人们对饮料瓶的印象变成累积成山——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度消费,提醒人们关注环境的画面。
很多人并不知道制成饮料瓶的PE、PET和PETG等塑料其实是非常好的回收材料,而且是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生。这也是我们想要在设计中表达的:改变人们对饮料瓶现有的印象,引导公众对再生材料产生好奇并帮助他们熟悉正确的回收观念。饮料瓶的形象也将会成为积极的回收符号、可持续与循环的代名词。
吴畅&钟朝泽:毫无疑问瓶装饮料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并形成了一种大众文化。如果将回收的饮料瓶做成产品,我们希望能体现这一文化的精髓所在。拧开红色瓶盖发出的“滋滋”声,是一种快乐的集体记忆。所以我们想通过设计让使用者每次开灯的时候,都能获得这一点点微妙的喜悦。灯底部的可回收标志,也让使用者意识到回收和再造的真实存在。
Q:你们的另一个设计“RE-ACCESSORIES”入围了优秀作品,终审评委原研哉赞赏说“不是采用降级的使用方法,而是进行了升级利用(upcycle)”在人们普遍关注如何将塑料回收重塑的大环境中,你们是怎样选中了另一条道路?
吴畅&钟朝泽:在思考可以将回收材料做成什么产品的时候,我们想到不如让材料就成为材料本身。提到首饰,人们往往只会想到贵重金属、钻石;珠宝都因为独特的材料属性和美感而成为首饰,其实回收塑料、回收铝、回收玻璃,这些材料都有自身的美感。
“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大奖入围优秀作品“RE-ACCESSORIES”。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在 “RE-ACCESSORIES”系列设计上,我们使用现成五金件与回收材料结合,利用现有之物,尽量不去产生新的消耗。我们也想阐述美不仅仅在于稀有性,回收材料或者是日常的五金配件,也可以发现它的美,做成首饰。当人们把回收材料佩戴在身上的时候,首饰的光辉从物质层面变成环境意识的象征,诠释着精神上的进步。
Q:在看到“不瓶凡”的活动信息前,你们对再生材料设计的关注程度如何?
刘奕廷:再生材料我一直在关注。我所接受的设计教育中,可持续的原则已经上升到与通用设计原则同等重要的地位,再生材料设计也只是可持续设计其中的一个方向。
我在以往的工作项目中曾用回收纸纸塑工艺做收纳产品,这些可再生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规避限制、发挥优势,需要在制造工艺上不断突破。但这种投入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销售价格,这也是再生材料设计在理念推广上的挑战。
再生纸浆制作的办公桌面收纳产品。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市面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再生材料产品,我印象比较深的有来自比利时的环保家居品牌ecobirdy,还有利用纸塑制作的Parupu儿童椅。之前在景德镇接触到乐天陶社在做的回收陶瓷材料的设计,也非常值得关注。
比利时安特卫普环保家居品牌ecobirdy,该品牌所有产品均为再生材料制作。图片来源:https://www.ecobirdy.com。
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建筑与产品设计事务所Claesson Koivisto Rune设计,瑞典家具制造商Södra生产的回收纸浆儿童椅Parupu。图片来源:https://www.claessonkoivistorune.se。
吴畅&钟朝泽:我们关注了很多国外的家具品牌,例如Vitra、Magis、Steelcase都开始在制造过程中增加回收塑料、回收铝的使用。Freitag也是一个倡导回收、耐用和环保理念的背包品牌。
瑞士家具品牌Vitra的再生塑料椅子Tip Ton RE。图片来源:https://www.dezeen.com。
瑞士环保背包品牌Freitag回收利用卡车防雨布制成多种款式的背包。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让产品可降解、可回收利用之外,尽量让产品本身被更长久地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消费主义社会始终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转动,即使所有产品都可以被降解被回收,地球和工厂也难以同时消化。
刘奕廷:我非常欣赏能够通过设计引导公众改变消费习惯或者生活方式的产品,这是从根本上去推动可持续。一个案例是日本三得利公司设计的无标签茶饮料包装:消费者已经习惯看到丰富的排版和色彩设计,但这也意味着必须要在瓶身覆盖大面积的PVC薄膜来印刷图案。而饮料瓶回收其中一个大挑战就是手工撕掉PVC薄膜。减少这一步无疑会大大提高饮料瓶回收的效率。
左:三得利茶饮料旧版包装设计;右:新版包装设计去掉了瓶身包裹的PVC薄膜,只用纸质贴纸标注基本配料及生产信息。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设计师与品牌对回收行业的深入思考。这个设计已经投入了市场,或许对某些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包装过于寡淡,但主动引导消费者去思考包装背后的环境意义,接受市场的挑战,是非常了不起的。
Q:设计师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会做哪些有趣的事?
刘奕廷:我们都生活在北京,大家经常有机会一起约着逛街、看展览。我们在群聊里,随时分享看到的好设计,或者自己有什么创意也会发给大家一起讨论、打磨。分享和交流新的体验都是设计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工作迷人的地方。疫情后我们也开始沉迷露营,更渴望接触自然。
三位设计师和朋友在周末露营与徒步。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我在工作中的专注领域是宠物和生活方式。我喜欢有深度的设计,low-tech(低科技向)的设计,虽然我也有不少high-tech(高科技向)的设计项目,但我更喜欢用简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堆砌功能。
宠物生活方式设计。设计师:刘奕廷。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吴畅:进入产品设计行业以后我发现设计师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一起仰视厉害的设计大师、吐槽“丑”的设计和产品、欣赏优秀的产品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发现真实的生活体验很重要,比如我们去年捡了一只流浪的小狗,借此了解和学习了很多狗狗的习惯和知识,想做与宠物、流浪动物相关的设计。
设计师救助的流浪小狗“达达”。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钟朝泽:我在一家办公家具品牌做研发设计,业余时间和吴畅一起做一个叫wild zoo的设计工作室,做一些好玩有趣的设计。
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设计师生活中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我的爱好包括制作咖啡、参加露营,最重要的是看电影。我觉得设计师通过看电影可以获取新的视角,获得虚拟经验,让你可以从更多角度的思考,保持好奇和热情。
设计师推荐电影,左至右:法国导演雅克·塔蒂作品《我的舅舅》、《玩乐时光》海报及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采访:宣儿
排版:蔡蔡
校对:删删
参考文章:
乐天陶社,《“愚公移山”景德镇废料回收计划 | 祎设计在乐天陶社创意市集》,作者:kiki
Yi Design祎设计,《关于祎设计 About Yi Design》
刘奕廷:之前我是经济贸易专业,一直读到MBA并参加了工作。大约4年前,我才进入工业设计这个领域,算是转行了。我是在人生的经历中渐渐认识到原来自己想做的是设计,而在这之前我甚至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专业。转行所付出的努力和经济学背景塑造了属于我的设计思维,这是很宝贵的体验。
吴畅: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一个人在电脑前面看到“工业设计”四个字感觉挺酷的就直接填了。到目前为止,我对设计没有感到过疲倦,每天它都能带给我新鲜感和动力。
钟朝泽:我也是从大学就开始学习设计、开始做设计的。我很喜欢绘画,但觉得喜欢的事情应该作为业余爱好。结果学了设计之后,竟也没再画过画。
Q:拧盖有光fizzing lamp这个设计,你们用了多久去构思和完成?
刘奕廷:设计创意的部分,其实是大约在交稿前2周才在脑海中敲定的。之前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也有其它几个创意在同时构思,但都觉得不够直观和有趣。
前期3D设计形态推敲阶段。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定下创意后,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和实验LED光效,还检测了再生塑料rPETG材质的透光度,以及内部电子元件堆叠的大小。在一般产品设计过程中,验证了结构和材质可行后,就是反复推敲去确定最终造型。
使用rPETG材料3D打印测试原型阶段。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考虑到使用方便,我们希望产品能稳固立在桌面又不占用太多面积,并且底部能够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这样放在桌上单手也能调节亮度,所以瓶身设计呈现上窄下宽的走向。最后我们用3D打印机快速打印测试了一下原型的尺寸比例,确认使用手感没问题后就定稿了。
产品最终光线效果测试。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Q:终审评委深泽直人评价“红色瓶盖具有象征性”,你们怎么理解瓶装饮料对公众生活与文化的影响?
刘奕廷:我认为瓶装饮料具有文化属性,也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早年的汽水广告一直在表达一种“年轻,爽快,立即满足,及时行乐”的消费观。这种观念在当时市场经济刚起步的中国社会是非常具有冲击性的。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我们渐渐意识到这种消费观和塑料制品引起的环境问题,人们对饮料瓶的印象变成累积成山——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度消费,提醒人们关注环境的画面。
很多人并不知道制成饮料瓶的PE、PET和PETG等塑料其实是非常好的回收材料,而且是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生。这也是我们想要在设计中表达的:改变人们对饮料瓶现有的印象,引导公众对再生材料产生好奇并帮助他们熟悉正确的回收观念。饮料瓶的形象也将会成为积极的回收符号、可持续与循环的代名词。
吴畅&钟朝泽:毫无疑问瓶装饮料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并形成了一种大众文化。如果将回收的饮料瓶做成产品,我们希望能体现这一文化的精髓所在。拧开红色瓶盖发出的“滋滋”声,是一种快乐的集体记忆。所以我们想通过设计让使用者每次开灯的时候,都能获得这一点点微妙的喜悦。灯底部的可回收标志,也让使用者意识到回收和再造的真实存在。
Q:你们的另一个设计“RE-ACCESSORIES”入围了优秀作品,终审评委原研哉赞赏说“不是采用降级的使用方法,而是进行了升级利用(upcycle)”在人们普遍关注如何将塑料回收重塑的大环境中,你们是怎样选中了另一条道路?
吴畅&钟朝泽:在思考可以将回收材料做成什么产品的时候,我们想到不如让材料就成为材料本身。提到首饰,人们往往只会想到贵重金属、钻石;珠宝都因为独特的材料属性和美感而成为首饰,其实回收塑料、回收铝、回收玻璃,这些材料都有自身的美感。
“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大奖入围优秀作品“RE-ACCESSORIES”。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在 “RE-ACCESSORIES”系列设计上,我们使用现成五金件与回收材料结合,利用现有之物,尽量不去产生新的消耗。我们也想阐述美不仅仅在于稀有性,回收材料或者是日常的五金配件,也可以发现它的美,做成首饰。当人们把回收材料佩戴在身上的时候,首饰的光辉从物质层面变成环境意识的象征,诠释着精神上的进步。
Q:在看到“不瓶凡”的活动信息前,你们对再生材料设计的关注程度如何?
刘奕廷:再生材料我一直在关注。我所接受的设计教育中,可持续的原则已经上升到与通用设计原则同等重要的地位,再生材料设计也只是可持续设计其中的一个方向。
我在以往的工作项目中曾用回收纸纸塑工艺做收纳产品,这些可再生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规避限制、发挥优势,需要在制造工艺上不断突破。但这种投入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销售价格,这也是再生材料设计在理念推广上的挑战。
再生纸浆制作的办公桌面收纳产品。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市面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再生材料产品,我印象比较深的有来自比利时的环保家居品牌ecobirdy,还有利用纸塑制作的Parupu儿童椅。之前在景德镇接触到乐天陶社在做的回收陶瓷材料的设计,也非常值得关注。
比利时安特卫普环保家居品牌ecobirdy,该品牌所有产品均为再生材料制作。图片来源:https://www.ecobirdy.com。
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建筑与产品设计事务所Claesson Koivisto Rune设计,瑞典家具制造商Södra生产的回收纸浆儿童椅Parupu。图片来源:https://www.claessonkoivistorune.se。
吴畅&钟朝泽:我们关注了很多国外的家具品牌,例如Vitra、Magis、Steelcase都开始在制造过程中增加回收塑料、回收铝的使用。Freitag也是一个倡导回收、耐用和环保理念的背包品牌。
瑞士家具品牌Vitra的再生塑料椅子Tip Ton RE。图片来源:https://www.dezeen.com。
瑞士环保背包品牌Freitag回收利用卡车防雨布制成多种款式的背包。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让产品可降解、可回收利用之外,尽量让产品本身被更长久地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消费主义社会始终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转动,即使所有产品都可以被降解被回收,地球和工厂也难以同时消化。
刘奕廷:我非常欣赏能够通过设计引导公众改变消费习惯或者生活方式的产品,这是从根本上去推动可持续。一个案例是日本三得利公司设计的无标签茶饮料包装:消费者已经习惯看到丰富的排版和色彩设计,但这也意味着必须要在瓶身覆盖大面积的PVC薄膜来印刷图案。而饮料瓶回收其中一个大挑战就是手工撕掉PVC薄膜。减少这一步无疑会大大提高饮料瓶回收的效率。
左:三得利茶饮料旧版包装设计;右:新版包装设计去掉了瓶身包裹的PVC薄膜,只用纸质贴纸标注基本配料及生产信息。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设计师与品牌对回收行业的深入思考。这个设计已经投入了市场,或许对某些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包装过于寡淡,但主动引导消费者去思考包装背后的环境意义,接受市场的挑战,是非常了不起的。
Q:设计师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会做哪些有趣的事?
刘奕廷:我们都生活在北京,大家经常有机会一起约着逛街、看展览。我们在群聊里,随时分享看到的好设计,或者自己有什么创意也会发给大家一起讨论、打磨。分享和交流新的体验都是设计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工作迷人的地方。疫情后我们也开始沉迷露营,更渴望接触自然。
三位设计师和朋友在周末露营与徒步。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我在工作中的专注领域是宠物和生活方式。我喜欢有深度的设计,low-tech(低科技向)的设计,虽然我也有不少high-tech(高科技向)的设计项目,但我更喜欢用简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堆砌功能。
宠物生活方式设计。设计师:刘奕廷。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吴畅:进入产品设计行业以后我发现设计师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一起仰视厉害的设计大师、吐槽“丑”的设计和产品、欣赏优秀的产品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发现真实的生活体验很重要,比如我们去年捡了一只流浪的小狗,借此了解和学习了很多狗狗的习惯和知识,想做与宠物、流浪动物相关的设计。
设计师救助的流浪小狗“达达”。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钟朝泽:我在一家办公家具品牌做研发设计,业余时间和吴畅一起做一个叫wild zoo的设计工作室,做一些好玩有趣的设计。
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设计师生活中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我的爱好包括制作咖啡、参加露营,最重要的是看电影。我觉得设计师通过看电影可以获取新的视角,获得虚拟经验,让你可以从更多角度的思考,保持好奇和热情。
设计师推荐电影,左至右:法国导演雅克·塔蒂作品《我的舅舅》、《玩乐时光》海报及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采访:宣儿
排版:蔡蔡
校对:删删
参考文章:
乐天陶社,《“愚公移山”景德镇废料回收计划 | 祎设计在乐天陶社创意市集》,作者:kiki
Yi Design祎设计,《关于祎设计 About Yi Design》
关于2021“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奖
人类重新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需要更富善意与使命。
2021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奖此次征集在短短2个月内吸引了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首饰设计、系统与服务设计、材料研究、艺术装置、媒体传播、新媒体艺术等多个创新领域人才的踊跃参与。至2022年1月12日征集截止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海外6个国家的设计师共计349件作品投稿。多元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再生材料设计作品涉及了动物保护、建筑与公共设施、社群共建、校园服务、自闭症儿童关怀、老人陪伴、卫生保健、互动推广等等社会议题及公益领域。
国际级专家(姓氏顺序)深泽直人、原研哉、林存真、陆文宇、王澍、王昱东、张立晖、张建弢担任终审评审,秉承追求先锋力及原创性、展现人文公益与善意关怀的价值观、落地安全生产和市场化应用的可行性的几项原则,综合选择结果确定了4个获奖作品以及14个优秀入围作品。
回收再生,延续不凡。再生材料安全、好用,甚至更酷!
联 合 发 起
可口可乐(中国)
www.coca-cola.com.cn可口可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之一。公司为中国消费者提供20多个品牌、约100多种产品的饮料选择。自1979年重返中国内地至今,可口可乐系统在华建有46家工厂(其中贵州厂在建,将于2021年投入运营),系统员工超过49,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在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可口可乐中国与装瓶合作伙伴也长期致力于实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乎消费者多元的饮料需求,在乎产品的质量,在乎社区的发展,在乎环境的共生。通过不断创新进取,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在这里,在乎这里。
MUJI無印良品
www.muji.com.cn1980年無印良品诞生于日本,主推服装、生活杂货、食品等各类优质商品。
無印良品是指“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自始至终坚持3个基本原则:原材料的选择、工序的改善、包装的简化。从合理的生产工序中诞生的商品非常简洁,但就风格而言却并非极简主义,就如“空的容器”一样。正因为其单纯、空白,所以那里才诞生了能够容纳所有人思想的自由性。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www.bcaf.org.cn中国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
BCAF以“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社会创新、先锋活力、人才支持的资助性艺术基金会和创意平台,拓宽公共文化生活的未来边界。BCAF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智库研究、国际交流四大领域与来自全球的专业机构共同开展富有活力的人文项目,支持原创性、个性化、开放性的艺术与思考,关注由行动构成的民间现实与未来,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公民社会。
可持续设计的行业推动与开放合作是BCAF的核心战略领域,先后策划组织了“联合国UN生物多样性国际峰会|自然与文化多样性论坛”、“2021年中国ECO可持续设计大奖”、“BCAF- PSA|可降解生物材料艺术家版系列产品”、“中国新民艺”(云南独龙族、青海藏族)、“全球GCC艺术机构碳中和联盟”、“BCAF/UNESCO ICCSD/美国耶鲁大学 | 中国可持续文化创意产业论坛”、“BCAF/可口可乐中国/MUJI無印良品中国 | 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奖”、“BCAF-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实验室|7天零废弃生活实验”、“BCAF-左靖工作室|展览《长效设计在中国》”、“BCAF-支付宝|’变废为宝’回收再造艺术设计项目”、“BCAF-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创作共生@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艺术驻留创作”、“BCAF-激发研究所|国际艺术驻留”、“BCAF-梦想加|2020环保艺术周”等跨界合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