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万玛才旦作品《气球》在法国上映

导演万玛才旦作品《气球》在法国上映

BCAF荣誉推荐藏族电影导演万玛才旦知名作品《气球》在法国上映,目前正在热映中。

这部收获了诸多国内外好评的电影《气球》,由万玛才旦编剧、导演,索朗旺姆、金巴、杨秀措领衔主演。影片在广袤的青海拍摄,讲述了藏区一家人因一只避孕套,而陷入一系列尴尬又难以抉择的事件当中,探讨灵魂信仰与现实欲望的关系。

在电影中,由于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根据计划生育政策不可以再要孩子,妻子一直用卫生所发放的避孕套作为避孕措施。因为两个小儿子淘气,把卫生所发放的避孕套当做气球玩儿,使得不想再生孩子的妻子再度怀孕,当男主人公的父亲去世以后,藏传佛教认为死者的灵魂会转世降临到新生儿身上,虽然妻子尝试堕胎,但终于还是被丈夫和大儿子劝阻。

导演万玛才旦作品《气球》剧照

正如法国著名电影杂志《Positif》的评价:“万玛才旦是一个理性的抒情诗人,他选择用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与命运纠葛来暗喻藏民熟知的转世轮回传说,他将自然的宇宙时空及其轮回叠加在人类行为的历史进程上,如此融合后的故事才显得更加迷人。”在电影《气球》中,一个小小的避孕套就这样成为了藏族人生活中面临各种张力的聚焦点,祖先留下的传统、宗教信仰的虔诚、还有政策带来的改变。

气球、种羊、炉膛里的火等这些看似“魔幻”的隐喻,汇聚于求医、卖羊、出殡等极具现实意味的段落,在藏文化的土壤中,去发出一种“现代性的质问”,让影片具有了更强大的冲击力。正如万玛才旦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个故事根植于藏族传统中,更立足于一个现代化中国的各种矛盾之中。”


导演万玛才旦作品《气球》在法国上映

同时,当我们跟随妻子的视角来看,经常偷偷去计划生育所拿避孕套、跟医生沟通“优生优育”、偷偷谋划堕胎等在丈夫看来“激进”的想法,更是让观众看到了一种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这个颇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寓言故事极富视觉冲击和幽默感,正如北青艺评的高度评价:“《气球》的另一个突破之处则在于对女性的关注。女主角卓嘎对自己生育权中‘不生育权’的主张,是万玛才旦此前的作品,乃至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中比较少见的,是相当女性主义的议题。”

《气球》作为万玛才旦的第七部长篇电影,此前曾受邀参加60多个国内外电影节,收获11项专业电影大奖,包括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东京FILMeX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国内权威电影节,多次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等奖项及提名。该电影曾在 2020 年 11 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气球》就这样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祖孙三代家庭故事之中。对避孕的忧虑和对新生命的期待,是这个三子之家所面临的困扰。然而,在这段清晰的作品纪实和事件背后,其展现的心理和社会背景却要复杂得多。”

“影片诸此种种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里不存在永恒。借助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作品,才旦选择直截了当地展现来完成他对无法表述之情的探索。”


——法国电影杂志《Positif》
“《气球》的写实部分和它的人文层面更能打动人。在捕捉牧羊人生活日常、村里的生活场景、邻里关系、工作和交易习俗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卖羊谈价钱的场景,人们还真是在大衣袖子里谈价钱的(译者注:法语中表示“秘密、地下”(交易)的俗语可直译为“在大衣里”),电影表达得更加直白,甚至有些简单粗暴。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对一位女性的刻画——女主角卓嘎(由索朗旺姆精彩演绎)。她同时承受着来自父权制度、西藏宗教以及社会环境的多重压力。这一抹女性主义,使得影片超越了文化与政治冲突的层面,也是《气球》中最中肯和现实的部分。”

——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评论 作者:Ariel Schweitzer

关于导演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为中国藏族电影导演,编剧及作家。已出版藏汉文小说集《诱惑》、《嘛呢石,静静地敲》、《塔洛》、《撞死了一只羊》、《乌金的牙齿》等,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获多种文学奖项。

主要电影作品有: 《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因其对故乡深入而细致的描述,使人们对藏族文化及其生存状况有了新的体认。作品获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美国布鲁克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几十项国内外大奖。


2 1 2 0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