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阿那亚海边用风“奏响”古琴,
对话时间……


Orginal Music Festival
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季

我的艺术创作,更多是希望通过技术这种“媒介”去探讨一种人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

—朱剑辰
“2021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季”作品征集在新年伊始圆满结束,但是优秀作品的热度仍在持续发酵。成都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作为“2021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季”的主场,将陆续呈现本届优秀作品展演。

本次征集收到了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江苏、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辽宁、福建、台湾等地区,以及挪威、奥地利等国家,共计118件实验性的音乐跨界作品。


(点击图片了解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信息)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艺术创作最真诚的魅力,更展现了技术给艺术创作带来的无限可能。交互装置艺术类作品,通过连接个体、艺术、技术、周围环境,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对于“符号”和“关系”的深度探索。


BCAF荣幸地采访到“交互装置类”最佳作品《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的艺术家之一朱剑辰,听他分享关于这件作品的创作经历和对“技术+艺术”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会讨论过去和未来,但我们常常忘记了,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当下,只有当下这一个瞬间。”


2021年,在阿那亚候鸟300的演出中,朱剑辰和李星宇在阿那亚的金色海岸边,创造了一个“自然与人类”对话的通道——一张捕捉风的古琴,一个关于“瞬间”的空间。


图片来源:《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视频作品截图

风吹膜动,声音会由传感器感知膜的位置而形成,琴弦也将随着膜的摆动显现。每个瞬间的声音和影像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现场,观众们还看到了任爽导演的昆曲组合“临川四梦”的表演——戏曲表演家白昀玘、姚嘉涵以戏曲的方式与琴演绎一次相遇。他们穿着古装,在晚霞中围绕着琴,余音绕梁、翩然起舞。


朱剑辰的风之基站与任爽昆曲组合“临川四梦”(戏曲表演家白昀玘/姚嘉涵)的合作影像作品《刹那》,图片来源:《刹那》,视频作品截图


朱剑辰的风之基站与任爽昆曲组合“临川四梦”(戏曲表演家白昀玘/姚嘉涵)的合作影像作品《刹那》,图片来源:《刹那》,视频作品截图

对于朱剑辰来说,《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这件作品,只是他多年持续探索的星体艺术史、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等哲学议题的冰山一角。


被徐冰称为“来路不明”的星体艺术史


朱剑辰介绍,如果想了解《人类世序曲》这一系列作品的精神内核,就不得不从《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这本书开始。他一边翻开这本书扉页徐冰所做的序,一边打趣着说:“这本书曾被徐冰老师称为‘来路不明’。”


《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湖南美术出版社,图片来源:朱剑辰

《人类世序曲》讲述的是朱剑辰以荣格心理学的研究所确立的星体文化框架体系,通过对东西方星体原型文化共性的探索,打破时间轴X和地区轴Y,揭示星体原型下艺术史中隐形的Z轴,用星体概念将东西方艺术史的发展串联起来。


《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湖南美术出版社,图片来源:朱剑辰

朱剑辰解释:“荣格心理学派的理论认为古代虽然没有像意识、无意识这样的词汇去形容人的灵魂,但是会把人的这些特质投射到星体之神的形象上,比如说古代西方会把与战争有关的行动、冲突的情绪投射给战神玛尔斯;把形式的美感、爱的体验,投射给爱神维纳斯等。荣格的表述是古代的星体文化是古代人类心理学的总和。”


星体体系对比,图片来源:《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

他在研究中发现,这种“投射”并不仅仅存在于西方的文化中,东方文化也对星体有很多人格化的想象。而且东西方的体系虽然是各自独立发展,但对星体赋予的象征含义却有很多共通之处。


维纳斯和太白金星,图片来源:朱剑辰

朱剑辰以图片为示例,解释道,在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中》,金星守护者维纳斯乘着贝壳从海上而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金星形象是一个骑着凤鸟的太白金星,也有着华丽飘逸之感。而水星赫耳墨斯在西方是


赫耳墨斯和辰星,图片来源:朱剑辰

“但东西方在这个体系中最大的不同是核心结构——西方是一个以水星为中心的行星体系,东方是以土星为中心的,这也是一种社会结构的投射。西方在历史起源上是一个重商体系,更贴近水星的流通、变化、商业性的沟通交换等,而东方在历史上作为一个重农体系,更外显的是有层级制度划分的君臣、家族概念,安土重迁的文明。”

他补充,“但需要强调的是——书中对于艺术史的串联,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社会结构的轴,而是从人本源出发,人类内心或者灵魂结构里面一条隐形的轴,随着一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去平衡每种特质。”


《人类世序曲@水星》:以古琴为媒,捕捉瞬间


基于《星体艺术史》的理论,朱剑辰选择了金、木、水、火、土5个星体的原型作为各自文化意味的象征,打造了系列装置作品,目前唯一正式亮相的就是和李星宇共同打造的此次获奖作品《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该作品以水星为核心,探讨文明投射在水星上的“灵媒”和“瞬间”的文化内含。


《人类世序曲》制作过程,图片来源:搜狐

“因为水星在西方体系中,是时间和空间的中点;在东方体系里,辰星作为历法官也和时空有关。我们所在的当下此刻,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一个节点(node),而我们真的能控制的其实也只有当下这一个瞬间。对于这个瞬间的意义,我们希望以一种诗性的提问去指涉。”


古琴局部,图片来源:《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视频作品截图

为了呈现“当下瞬间”的概念,《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在阿那亚的海边,创造了一个以古琴为媒的“空间”。古琴的三个弦是高功率的激光,风吹动古琴周围的薄膜之后,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即时测量古琴和薄膜之间的动态距离数据,回传到后台电脑,完成由数据到声音的转化,形成在当下即刻独一无二的声音和影像。

“我们选择用古琴来呈现‘灵媒’的概念,是因为古琴在古代本身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乐器,是天人沟通的媒介,所以我们希望以当代的方式,通过古琴去完成一种‘天’和‘人’的沟通。古琴上面一共有13个超声波传感器,对应古琴的徽,为了表达瞬间的不可复制性,传感器非均匀分布,使古琴在视觉上有了跳跃性的调整。”


朱剑辰的风之基站与任爽昆曲组合“临川四梦”(戏曲表演家白昀玘/姚嘉涵)的合作影像作品《刹那》,图片来源:《刹那》,视频作品截图

在音乐方面,朱剑辰介绍,他特别邀请到之前的合作伙伴李星宇,来完成声音转化、声音的编程模块等部分。“在数据转化层面上,我跟李星宇讨论,不希望它是一个‘对位’的方式——你摁住这个弦它会发出你能预期的声音,我们希望它是另外一种程序逻辑,不可预测,让它本身脱离常规乐器属性。”


图片来源:《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视频作品截图

正是这种对于音乐效果的不可预测性,让作品的交互呈现变得充满“惊喜”。朱剑辰分享,这个作品体现了三层交互:

第一重是作品本身与风的交互,转译的是自然的声音语言。

第二重交互是在海边,邀请舞者秦然和昆曲的老师,以“即兴”的形式参与舞蹈曲艺等表演。朱剑辰激动地分享,“很神奇的是,在昆曲艺术家即兴表演到高潮的时候,恰好这个装置呈现出的声音也同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潮乐章。这也许也是某种感应或对话吧。”


前来参观的观众们,图片来源:朱剑辰


第三重是与观者的交互。“作品最关键的还是要传递到人,我希望人进入这个空间后他/她产生一种新的状态,或许回家后和家人、朋友有了新的相处方式也说不定。”朱剑辰回忆,有一个女孩看到这个作品之后对他们说,


用技术+艺术,去探索人类的超越性


在谈到“技术”这个话题时,朱剑辰有一个关于《人类世序曲@水星 #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 {风之基站}》的难忘插曲:“一开始在呈现这个作品的时候,团队有种对自然的浪漫化想象,比如深邃的海洋、温柔的海风……但实际上到了现场,本以为是邀请自然来协作,但实际上它在跟你对抗。比如在这五天里,因为海盐侵蚀,电脑直接崩了。传感器中间也换过一两个,也是直接被海盐侵蚀到没有办法使用。”


《风之基站与技术迷走》2021行为艺术作品,朱剑辰,图片来源:朱剑辰

甚至为了纪念陪伴他10年的电脑,朱剑辰还因此即兴了一个行为艺术的作品——在海边“手撕电脑”,与它告别。第二天,电脑碎片竟被人送了回来。“你看这是不是也像是个隐喻,技术不想离开你,萦绕着你。”他幽默地回应。


《风之基站与技术迷走》2021行为艺术作品,朱剑辰,图片来源:朱剑辰

“如果我们认为一个隐形的Z轴能打穿时空的XY轴的话,这个时间的横切面我会认为是技术。”朱剑辰说:“对于这一点,我想分享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及讯息(media is the message)的观念,他的本意是说媒介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讯息。而在当下的社会,我认为,技术就是最重要的媒介(media),它是探讨当下所有议题的媒介,无法(将其与艺术)割裂地看待。”

他也认为,如果将技术看做这个时代的新的一种“新形式媒介”,就需要让这个媒介本身具有更多可能性。以技术和音乐为例,他分享了艺术家李星宇的观点:随着视觉导向越来越强势,音乐原本所传递的概念性及诗性被消解。交互装置提供了音乐作为一种抽象内容的具体化方式,不能说它会成为一个普遍的方向,但它可以承载一部分音乐体验,让被大数据信息所消解的想象与思考,短暂回到观看者身上。交互装置或许可以成为很多不同领域艺术家跨界合作的契机,也可以拓展艺术家作品的可视化内容。


艺术家们在工作中,从左至右:童昆鸟,朱剑辰,李星宇


朱剑辰补充,除了形式之外,技术作为媒介,也需要回应更多意义层面的议题。“我的艺术创作,一直在希望通过技术这种‘媒介’去探讨一种‘超越性(transcendence)’——人类有没有机会去超越我们既有的预设,不管是原型也好,基因也好,时空也好。而人类和技术的关系,一定是我们这个世界接下来会面临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寄语


“2021少城之声·独立原创音乐季”首次以这样的形式举办,所以也没有之前的参考案例,但是整体来说,做得好的地方是可见的——我们来这里不是非得要看到技术,或者得出什么结论。所有的内容就是新的GENERATION(时代风貌),是一种open的态度,这已经预示着一种很好的转变。不需要扔出答案,解题过程本就是最精彩的。

艺术家简介

朱剑辰 Jansword Zhu


艺术家,艺术史作家。他擅长以算法造型与新材料为媒介,打破科学主义与神秘学的边界,他的艺术向后人类存在的本质发起诘问,并着眼于技术的未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作品也展现出对东方性象征图像的当代性转化的探索,涉及交互装置、影像、综合材料绘画等多元媒介。曾展出于日本国立新美术馆,X美术馆,阿那亚候鸟300等。

他出版了独创理论《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徐冰作序并评价其“给看似有序的文化生态输入了一个新的序列”。该书将荣格艺术心理学、星体文化与艺术史结合。全书试图减少西方中心论的影响。

曾获得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最佳交互装置奖、APENFT基金会第二人生奖、iF奖、金点奖、意大利A'奖最高铂金奖、美国Graphis金奖、日本HAC财团精锐艺术家奖等奖项。

李星宇 Li Xingyu


来自北京,独立音乐人、声音艺术家、制作人、声音设计师、录音工程师、声学空间设计师、音乐教师。

通过个人音乐人项目“鲸鱼马戏团”,已发行6张录音室专辑(至22年5月),EP单曲及跨界创作专辑不计其数。以个人名义还发起艺术项目“52Hz声音馆”,旨在发掘“音乐”之外的听觉艺术空间,首个子项目“亚马逊寻声计划”广受关注。2018年发起寻声西游记项目,在新疆多地记录民间音乐并打破传统作曲方式即兴录制融合风格音乐作品。07年起,作为声学空间设计师,参与设计录音棚及各类声响设施及建筑100余座,遍及中国各地。
采访/徐沛、郑菁菁
撰稿/徐沛
排版/郑菁菁



少城国际文创谷

少城国际文创谷是成都市58个产业功能区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居于“天府锦城”之心的文创产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地域涵盖青羊区西御河、少城、草堂、府南、金沙5个街道办事处。富集全市70%文博资源,拥有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文殊坊、人民公园、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成都著名文化地标和以国家级文创园区-成都国际非遗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12大文创产业园,具有“一区多园、产城一体”的特点。它致力于构建以影视娱乐、文博艺术为主导,以音乐演艺、文博旅游为延伸的“2+2”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国际文博创意创新谷、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不断增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支撑功能。

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

国家级音乐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成都四大音乐产业园之一。 位于成都市少城国际文创谷核心起步区青羊区东胜街40号,原四川电视台旧址。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是国家级音乐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成都四大音乐产业园之一,也是少城国际文创谷管委会的所在地。园区围绕“影视+音乐”产业的“原创、原生、独立”板块,抓小切口,聚集“微笑曲线”的高净值企业要素,打通园区的音乐影视产业链,打造全生态企业集群,搭建企业协作平台。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中国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 BCAF以“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和智库研究三大领域展开类型广泛而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 BCAF致力于支持具有全球视野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将中国当代文化推介至国际舞台,支持中国新一代的国际文化合作与交流。BCAF已与十数个国家的国际性平台紧密合作,其中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戛纳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协会、亚洲文化协会、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时装周等。BCAF策划组织了多项高规格政府项目,例如中欧/中美/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德文化年、中德青年创新年、“中法文化高峰论坛”、“中国与欧盟在文化遗产、文化与创意产业和当代艺术领域相关方的合作调研报告”、“中欧人文智库峰会”、“中印文化连线”、“中日文化连线”、“亚洲文化节”等。 



2 2 2 0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