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力,未来可期
可持续设计大奖颁奖典礼于北京设计周顺利举办
9月19日,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发起的2021年度可持续设计大奖颁奖典礼于北京设计周成功举办。指导单位、合作机构、专业评审、支持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七项大奖得主获颁殊荣。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图
在颁奖典礼上,歌华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国际设计周公司董事长、设计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昱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传播总监武文斌;大自然保护协会对外关系副总监徐欣;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陈冬亮;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办公室(业务部)副主任汪震宇;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纽约注册建筑师姚东梅以及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品牌传播总监何苗参与活动,特邀嘉宾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官员Mary McCandless女士也莅临现场,一起见证可持续设计的未来。
可持续大奖获奖者代表与特邀嘉宾现场合照
七项大奖揭幕
见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21 年度可持续设计大奖以“社区营造”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建筑、产品、服装、人文、环境领域的专业评审,通过初选、入围和终审,最终在7个奖项类别下,从774份申请中推选出8位获奖者。此次颁奖典礼上,朱丹、李明亮、朱德才、梁骥、戴木木、邓婉璐、李豪等7位获奖者代表到场领奖,与现场观众共同分享项目背后的故事和亮点。
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空间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朱丹(左);颁奖嘉宾/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胡斐(右)
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李明亮(左);颁奖嘉宾/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陈冬亮(右)
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视觉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朱德才(左);颁奖嘉宾/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胡斐(右)
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空间设计大奖获奖代表/戴木木(左);颁奖嘉宾/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纽约注册建筑师姚东梅(右)
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梁骥(左)、戴木木(中);颁奖嘉宾/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品牌传播总监何苗(右)
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空间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邓婉璐(左);颁奖嘉宾/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办公室(业务部)副主任汪震宇(右)
青年创新大奖获奖代表/李豪(左);颁奖嘉宾/大自然保护协会对外关系副总监徐欣(右)
在“社区营造与可持续设计”圆桌沙龙上,获奖者们从各自的项目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自己对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理解,共同探讨“参与性设计”作为社区营造主题下最不可或缺的方法,以及“人”对于可持续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社区营造与可持续设计”圆桌沙龙
来自三江源的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获奖者戴木木,分享了最初是如何和当地牧民共同建立“零废弃”环保理念的经历,展现了居民共建的重要性。对“社区共建”颇有感触的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视觉设计大奖获奖者代表朱德才认为:“社区参与的过程,让大家能重新认识自我跟物品的关系,同时这种参与,也需要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进行累积和持续。”大鱼社区营造的代表朱丹则分享:“做一个设计师,我对自己的三点要求:一是核心要做参与式设计;二是要真诚;三是要有耐心。”
青年创新大奖获奖代表/李豪(左);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视觉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朱德才(中);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获奖代表/戴木木(右)
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视觉设计大奖获奖代表邓婉璐,从“尺度”角度分享见解:“要把握好人与自然、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尺度,才能够更好的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样关注大自然力量的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获奖者李明亮,从真菌研究实践的角度,分享道:“可持续设计需要不断从奇妙的大自然中去寻找设计的可能性,人和大自然的良性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空间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邓婉璐(左);青年创新大奖获奖代表/李豪(右)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胡斐(左);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梁骥(中);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空间设计大奖获奖代表/ 朱丹(右)
除了探讨“人”与“物”的关系,“花火计划”的设计师李豪也从“人”与“人”的关系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后的感悟。“教育这件事情是需要传承的,老师从城市去,一周内给他们开一扇窗,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是同样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能继续输送到乡村来,才可能最终实现教育的代际公平。”同样关注社会可持续议题的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获奖者梁骥分享:“可持续发展除了环境的可持续,还有社会的可持续,以我们的案例低成本生态户厕来说,我们还会关注社会的公平比如说男女平等、老弱病残的少数群体的需求。”
思想圆桌
让理念照亮未来之路
在“可持续设计的未来发展”圆桌沙龙环节,五位学者、专家:徐欣、陈冬亮 、王昱东、姚东梅、何苗现场获奖作品为出发点进行点评,分享感受,同时对未来的项目评选主题、涉及范围、征集方法提出建议。
颁奖典礼特邀行业嘉宾沙龙
对于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可持续设计的行列,大自然保护协会对外关系副总监徐欣分享:“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我认为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和行动需要行完全融入到社会的发展当中,所以我们需要做更多主流化的尝试,以及通过商业的方式去推广,然后真正落地。”歌华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国际设计周公司董事长、设计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昱东也认为:“如果有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我们的行列,相信我们落地和推广的效果会更好。”
大自然保护协会对外关系副总监徐欣(右)
歌华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国际设计周公司董事长、设计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昱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传播总监武文斌从使用者的角度分享观点:“设计来源于生活,它又必须落地于生活,我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或者是听到更多的设计的产品,它们使用者和参与者的反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传播总监武文斌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姚东梅对大鱼社区和帕卓巴合作社项目在“社区参与”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她表示:“城市的无限扩张,对地球造成了很大伤害,也许在城市,需要有一个宏观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品牌传播总监何苗从环保角度,倡导:“可持续设计和环保的共通点都在解决问题,而我们说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人’,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解决问题,而成为环保可持续的行动者。”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纽约注册建筑师姚东梅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品牌传播总监何苗
北 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陈冬亮分享道:“ 现在逐渐有种观点,认为城市会解构,社区将成为城市非常重要的细胞。所以我觉得今天‘社区营造’的主题是对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出有力的尝试。”在提到可持续的未来之路的时候,他提到:“我认为,设计师首先从一种理念出发,我们也跟国际社会其他的设计师承担更多的责任,把一个宽泛可持续的理念项目具像化。把一个无边的理念,变成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变成我们生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的可持续(的诠释)。”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陈冬亮
未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将携手更多关注可持续设计领域的伙伴,推动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思考,倡导社会各界从多元角度推广、参与、践行可持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