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赞助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女性青年艺术家资助计划”获选结果公布


海报设计:臧立平


新作品 · 新内容 · 新观念
聚焦毕业后,
踏上独立创作之路的新一代女性创作者
独立原创力 · 个性生命力


2022年春,佳士得宣布赞助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发起的“女性青年艺术家资助计划”:每年支持4名先锋、独立的青年女性创作者,帮助她们实现在艺术领域的多元探索、发挥创作潜力与学术实力。该计划于2022年5月13日至8月30日期间启动公众征集,面向全国艺术高等院校毕业五年及以内、绘画、装置与雕塑、影像艺术领域的青年女性艺术创作者,尤其重点鼓励来自中国偏远地区与乡村的女性青年艺术家。

在短短3个半月内,资助计划吸引了329位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独立女性青年创作者提交了共计439件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主题涉及:社会人文关怀、女性生存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环境保护与思考、乡村与基层问题、科技与空间未来等当下最为切题的探讨方向。


▲ “女性青年艺术家资助计划”官方申请平台2022年9月1日数据


该计划的申请者资质审核及终审评审历时2个月。组委会工作人员、评审专家、终审评委本着优先与尊重艺术原创的原则,综合作品创作水准、艺术家发展规划、社会议题的思考与洞察以及通过艺术行动链接公共生活的能力这四大维度进行审核评阅。终审评委由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部资深专家张丹丹、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艺术新闻(中文版)》和《艺术界》出版人曹丹担任。

祝贺4位最终获选的艺术家!她们坚持在独立创作与勇敢表达的同时,不断拓展着个性与生命力的边界。每位获选艺术家将获得63,750元人民币的创作资金支持。荣誉授奖仪式与交流论坛将于11月中在上海举办。

组委会为每一位主动定位自己人生、警惕性别思维定式的女性青年人才加油鼓劲,期待更多的新作品、新内容、新观念,共同构建多元化的人文社会未来!明年再见!

- 获选艺术家介绍 -

按照姓氏A-Z排序

龙盼,来自江西宜春。

创作领域:
装置艺术、新媒体与影像艺术
201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得硕士学位。
“‘不可见’可能是贯穿在我创作中特别重要的关键词...近年我不断探索真菌、植物等生命的形态,借着它们各样独特的性能去与环境议题做链接。

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我选择回到了家乡,全心投入自己的创作中。在小城镇里不仅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创作,也让我有机会了解中国更多地域的面貌。我虽然远离艺术中心,但这些偏远地方才是繁茂景观下的根系本体,才是我艺术的田野。”

代表作品:


▲《风铃》视频+装置;单屏幕录像+单独声音,高清,彩色,14分9秒;电路板,铜铃、植物灰等,2021。视频作品截图——铜风铃在田间吹拂


艺术家通过植物采矿(从富集金属的植物里回收金属)从电子垃圾污染地区的植物中提取铜,并将其制作成一个小风铃。在风的吹拂下,金属碰撞的声音不同于植物摩擦的“窸窣”声音,这声异响是环境异化的表征。


▲ 视频作品截图

中国一些沿海城市购买国际电子垃圾已有近30年的历史,并从其中回收各种重金属。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垃圾是我们这个时代新的矿产资源。


▲ 视频作品截图

而冶金的行为也将金属传播到更广泛的环境中,甚至进入生物链和更远的地方。重金属的稳定性是超越人类时间维度的存在,所以可以设想在人类世之后,地质层中广泛的重金属痕迹将成为我们留下的一行铭文。人会死去,四节会变化,但从植物中提取的风铃会像墓志铭一样留在田野里,每一个声音都“诉说”着人类曾经行动的瞬间。

终审评语:

“龙盼把‘不可见’作为她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方向,把‘不可见’通过跨学科的研究、田野工作和视觉艺术表达,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读解当代人类的生存与环境之间更深层的往往和被忽视的关系。哲学家、思想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认为‘不可见’并非‘可见’的反面,‘可见’自身有着一个‘不可见’的内在框架,而‘不可见’是‘可见’的秘密对应。龙盼的工作,正试图探索和呈现人类所处的整个生命网络的‘秘密对应’(secret counterpart)。”
——曹丹


“艺术家视野宽阔、定位清晰,从生命网络、社会现场、返回家乡中的思考历程非常有灵性和时代性,生物艺术的跨学科田野现场调查和作品合作构架具备长远广泛的链接潜力。从‘生命体里的人类痕迹’、‘不可见’的关系网络、‘日常中的异变’出发,试图‘找到事物间更广范的联系’、生命网络的‘本真实存’。作品中的环境议题不仅是表达力,更具有实际微妙转化的创造性。”
——崔峤

旁立,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创作领域:
影像艺术、文学
201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毕业后,我一直在自己关注的领域进行创作。虽然大部分是文字创作,但目前我正试图把我所做的一些文字作品变为影像作品。我出生在湖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恩施,以前是留守儿童,这可能会让我的创作兴趣偏向于在人和其生存环境关系这块。目前也正在创作一些东西,比如书籍和影像,关于人在环境中所遇到的残酷、欲望与暴力。”

代表作品:


▲《三个葬礼和一个女子乐队》影像;高清,彩色,2020。视频作品截图


旁立关注了农村的女子丧葬乐队。在以往,这里的葬礼都是由中年男性组成的花锣鼓队伍来完成这一仪式。恩施是距离武汉省会最远的下一级行政区,是一个劳务输出的重地。


▲ 《三个葬礼和一个女子乐队》影像;高清,彩色,2020。视频作品截图

村里的乐手正在葬礼上演奏,她们年纪多在35-50岁之间,结了婚,有了孩子,还有老人需要照顾。

年轻男女去珠三角、长三角打工,结婚生完孩子后,很多女性会选择留在村里,男性则因为能赚取更高的工资而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里的女人接替了男人,在葬礼上开始了表演,(于是)旁立(开始了)对她们的拍摄。

终审评语:

“以朴实却有质感的镜头,看似朴实的语言,呈现出真挚、鲜活的生活。娓娓道来的故事,使观者具有很强的代入感。生活中的喜悦、困境、无奈、幸福混杂在一起构成了真实的生活,继续前行的生活。”
——张丹丹

“创作者来自于土家族,具备敏锐的社群观察深度、文字以及影像的逻辑构建的能力突出。生命到死亡的各种困境却奋斗的历程呈现,非常具有穿透力。”
——崔峤

宋宛蓉,来自江苏徐州。


创作领域:
绘画、装置与雕塑艺术、新媒体与影像艺术
2022年,毕业于巴黎赛尔吉国立高等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我的创作往往从我的自身经历出发,然后与我所处的时代产生共振作用。我出生在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代,如同我在我的作品《没有孩子的一百天》中我割破手指去记录这个被遗忘的事件,不只是表达我个人的经历而是去记录一个时代的裂痕。”

代表作品:


▲《生命之线》,油画,色粉,2m*2m,2020,Atelier Veron 画廊 , 巴黎,图片来源:艺术家

宋宛蓉这两年在做女书的研究,女书乐观阳光的精神,给了她莫大的鼓舞。目前艺术家的最新艺术项目《女书与巴别塔》在巴黎Atelier Veron画廊进行中,同时与法国Raku乐烧陶瓷工作室合作后期的陶瓷烧制。


▲ 宋宛蓉在创作过程中

通常人们对巴别塔的解读为人类的傲慢,但在宋宛蓉看来这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种精神如同在19世纪的中国女性,明明知道文化教育领域不属于她们,但是她们还是创建了自己的文字。女书一共有396个基本字,在项目不断地推进中和扩展中,女书巴别塔会涵盖所有的女书文字,因此在未来的项目推进中,艺术家会找到396个女书守护人。


▲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乐烧陶瓷的做法

每个女书守护人保护一个女书文字,每次我们更换不同的场地,在女书巴别塔重建的过程中,守护人愿意带着自己的女书文字来汇聚至巴别塔,直到永远。

终审评语:

“艺术家迄今为止完成的每一件作品‘游走’在多个艺术媒介之间,超乎期待、具备独特的个人性和敏感度,自由不设限,具备相当的自信力与系统方法。从个人家庭角度的作品起步追问,到女性的生存处境、社会权利分配、延伸到最新的女书‘社会装置’新作,自我激发出更多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能量,创造出跨越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新型链接。申请项目具备突出的可持续未来设想,与当地群体的共振与教育互助、跨文化的合作与田野记录,脚踏实地呈现了新一代女性艺术家改变未来的多种维度。”
——崔峤

朱文佳,来自江西吉安。


创作领域:
新媒体与影像艺术
2019年,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获得传播学和美术学双学士。
“我的研究主题是‘重返乡愁记忆——乡村纪录影像创作方法探索’。去年(2021年)我独自返回了农村老家,试图去构建一个奶奶的形象...在老家拍摄期间,我对村庄的历史、宗族关系等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也越觉得我需要重返故乡进行创作。我更愿意把农村问题形容成一条河,它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干涸,它会继续流淌,就像我们的身上还是留着祖辈的血液一样。”

代表作品:


▲《消失的女人》单屏幕影像,56分钟57秒,2021

作品《消失的女人》是一件单屏彩色影像作品。作品由纪实、采访和戏剧表演三部分组成,意在探索农村妇女的社会身份、集体共识机制与宏观历史事件下的个人遭遇问题。

朱文佳的奶奶是一位农村的妇女,在1985年喝农药离世。她从没听说过有关于她的任何事情,这促使我独自一人返回农村老家和奶奶的娘家,试图去构建一个奶奶的形象。


▲ 视频截图,在奶奶生前朋友们的讲述和回忆中,拼凑出了奶奶不幸的童年、幼年丧父的经历、出嫁时的反抗和最终喝药的原委

终审评语:

“朱文佳大胆地运用多种影像创作方法和形式语言,探讨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与现代性的剧烈冲突。无论是‘重返乡愁’这样庞大的计划,还是关于记录宏大历史中个体命运的纪录片或剧情片,朱文佳给予了女性的叙事和表达,给予个体或集体的记忆某种特殊的关注。”
——曹丹

“朱文佳的作品是一个有目的驱使的创作,她有力度的呈现作品存在、创作的概念。这种力度更延展于画面的呈现。她关注观看者,以及观看时的体验。创作不仅仅停留在作品观点的阐释,也涵盖了作品的呈现。”
——张丹丹



特别鸣谢


艺术家李姝睿女士、时尚芭莎艺术主编齐超先生对“女性青年艺术家资助计划”前期审核工作的鼎力支持与投入。

发起主办


赞助单位

合作媒体



媒体查询
佳士得
秦仲维
(市场公关主管)
+86 10 85727590
zqin@christies.com

林 融
(高级市场公关专员)
+86 10 8572 7952
rlin@christies.com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宣淳祎
(项目经理)
+86 10 6512 7257
xuanchunyi@bcaf.org.cn


关于佳士得

于1766年创立的佳士得,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品及奢侈品拍卖翘楚,专门举行由专家悉心策划的现场拍卖和网上专场拍卖,并提供专属的私人洽购服务,深受广大藏家信赖。佳士得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全球服务,涵盖艺术品估值、艺术品融资及艺术教育等。佳士得在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地区的46个国家及地区均设有办事处,并于纽约、伦敦、香港、巴黎及日内瓦设有大型国际拍卖中心。佳士得更是唯一获许可于中国内地(上海)举行拍卖的国际拍卖行。

佳士得亦致力在全球业务及社区推广责任文化,包括于203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实践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利用佳士得于艺术市场的顶尖平台,为弱势社群发声及支持有利大众福祉的变革。
2 2 2 0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