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猫创作 | 王晓曲:绘画是一种「存在」
2021年11月,可口可乐中国、MUJI無印良品中国、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征集活动,全国数十家电商、媒体、学术机构等伙伴强力支持,聚焦于再生材料的设计和应用,让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瓶(rPET、rPETG)、瓶盖(rPE)、易拉罐(再生铝)、玻璃瓶(再生玻璃)成为设计实践的新材料、新趋势。“不瓶凡”的终选结果于2022年2月20日正式公布。
日前,获得“不瓶凡”全场最佳大奖的“不瓶凡”流浪猫窝设计已经来到了猫咪生活的地方,最后一集猫窝来到艺术家王晓曲的身边,陪伴她和喵喵美一同生活创作,经历日常的点点滴滴......
我问王晓曲,她的猫对她意味着什么?她说她就像上了年纪的“外婆”,有点固执,睡觉的时候还会经常打呼噜。喵美今年10岁,已经步入了垂暮之年,是一只有故事的猫。2012年,喵美被一位艺术家在自家小区门口捡到,后来又在三位艺术家之间辗转,最终留在了王晓曲的身边。喵美也是我觉得少有的很像人类的猫,脸上带着某种沧桑、不屑或是看透猫生的通透,就像是王晓曲在「女人猫」里所描述的那样。
日前,获得“不瓶凡”全场最佳大奖的“不瓶凡”流浪猫窝设计已经来到了猫咪生活的地方,最后一集猫窝来到艺术家王晓曲的身边,陪伴她和喵喵美一同生活创作,经历日常的点点滴滴......
一张温柔的脸,上面有变化多端的表情,诡橘地看着我,她用一套固执的标准,审视着我的不稳定,然后不动声色的做出反应,有时侯它彻底沉迷在包含我的环境里,脸上散发着温馨的情绪,这是一种属于女人之间的亲密,咕噜声如同压低声音的耳语。
她无法接受我的吵闹和玩笑,像个固执的老女人,像极了母亲和外婆,她们的相似之处还在,有着老一辈的卫生观念,我试图亲吻她的脸,总是遭到无情的拒绝,我认为外婆的灵魂就在它的小躯体里面。她的亲昵带着一丝冷峻。
她像许多公交车上疲惫的妇女,稍有不平衡就顺势紧紧依靠在旁人身上,她们永远站不稳。
鼓鼓的两腮削弱了她的女性特征,笃定的眼神像精干的40岁中年男人,目标明确的猎人,她的自我常常在一瞬间升腾起来,在我安排好的环境之中她总能发现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一个新的包裹,是一只飞蛾,一粒药丸,或者是一阵风,尺度无限伸缩,她的瞳孔也在随之缩放。
她人性的面孔衔接着动物的躯体,不自知的冗长,给行动造成延迟和负累,灵魂后面是一长串的阴影,复制的形态。一声低吟破坏了她的对称性,附着在颤动的皮囊上。
——王晓曲 「女人猫」
她无法接受我的吵闹和玩笑,像个固执的老女人,像极了母亲和外婆,她们的相似之处还在,有着老一辈的卫生观念,我试图亲吻她的脸,总是遭到无情的拒绝,我认为外婆的灵魂就在它的小躯体里面。她的亲昵带着一丝冷峻。
她像许多公交车上疲惫的妇女,稍有不平衡就顺势紧紧依靠在旁人身上,她们永远站不稳。
鼓鼓的两腮削弱了她的女性特征,笃定的眼神像精干的40岁中年男人,目标明确的猎人,她的自我常常在一瞬间升腾起来,在我安排好的环境之中她总能发现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一个新的包裹,是一只飞蛾,一粒药丸,或者是一阵风,尺度无限伸缩,她的瞳孔也在随之缩放。
她人性的面孔衔接着动物的躯体,不自知的冗长,给行动造成延迟和负累,灵魂后面是一长串的阴影,复制的形态。一声低吟破坏了她的对称性,附着在颤动的皮囊上。
——王晓曲 「女人猫」
我问王晓曲,她的猫对她意味着什么?她说她就像上了年纪的“外婆”,有点固执,睡觉的时候还会经常打呼噜。喵美今年10岁,已经步入了垂暮之年,是一只有故事的猫。2012年,喵美被一位艺术家在自家小区门口捡到,后来又在三位艺术家之间辗转,最终留在了王晓曲的身边。喵美也是我觉得少有的很像人类的猫,脸上带着某种沧桑、不屑或是看透猫生的通透,就像是王晓曲在「女人猫」里所描述的那样。
▲ 王晓曲的猫喵美
王晓曲经常会以一种戏谑的、隐喻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绘画,在她看来,现实中充满了各种魔幻现实的、无厘头、荒诞的时刻,她从现实中,新闻图片以及发布在网上的肖像照片里获取各种形象,将它们从原本的环境中抽离出来,进行分类、想象,再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解构。这些图像的背后其实隐藏了大量有关于文化、政治、心理的信息。“我其实研究更多的是潜意识,其次是信息学,我感兴趣的是社会的表象和心理学的关系。”王晓曲说。
▲ 王晓曲《豹》,2020
这种对于现实的细腻洞察也延伸到了很多其它的对象,譬如猫,再譬如植物。近半年来,她的绘画中开始出现了更多植物的元素,她画花,但又不完全是花,“你不觉得它很像人的脸吗”。为了让画面体现出花的质感,她开始选用更多水性的颜料,相比油画,水彩具有更多不可控的特性,她不希望绘画变得沉重,一丝不苟,一笔笔去控制每一个局部的细节,她想要更加随性、流动的感觉。“我更想让绘画变得轻松,所以选择用作稿去代替修改,这种轻松我也不觉得它是偷懒。”
▲ 王晓曲《黑猫白猫 2》,2020
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很私密的表达,在王晓曲的画中,没有太多宏大的命题,它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姿态,一个普通人的肖像,一个有趣的瞬间,一顿晚餐,一只猫……一切像呼吸一样自然。“绘画是什么?这就像是在问人为什么会存在,绘画就是一种特别日常的状态,包括你的能量,你的所思所想,它是人灵魂的一部分。”王晓曲说。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正穿透银杏,让昏黄的叶子显得愈发透亮。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我们在王晓曲的工作室与她聊了聊她的绘画,她绘画中的对象,以及她和喵美的故事。
▲ 王晓曲和她的猫喵美
王晓曲
AB=艺术商业
AB:你一直都喜欢大尺幅的创作吗?
王晓曲:没有,我之前画得都比较偏小,大尺幅是从今年开始的。我经常会听到陌生人跟我说我见过你的画,这让我觉得它的广告效应还挺强的,因为作品在人的脑中形成了某种印象。我觉得这是我创作中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张画,它更像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所以我会有意识的去选择一些可以跟个人,跟观众沟通的符号,我希望我的画看起来就像是广告。
▲ 王晓曲《找重点》2021
AB:谈到和观众的沟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喜欢从大众媒体中捕捉一些灵感,并对图像进行一些自己的探索。
王晓曲:是的。之所以去网络上找,是因为我找素材的范围比较广。在网络上很多人会拍一些留影,拍一些纪念照类似的影像,他们的构图,以及他们为什么选择那样的pose,我觉得都是一种创作。这些东西会有一种潜意识的关联,我一直都对潜意识很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被解释的东西很多。
▲ 王晓曲《迎客松》,2018
AB:在搜集这些影像素材的时候,什么样的瞬间会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王晓曲:照片上有一些视觉元素,比如色块、边缘、形状,可以当作绘画的元素进行发挥,这就像是找到一个入口可以让绘画去干扰现实。
AB:我听说你曾经想成为一名摄影师,包括你的绘画和影像有很强的关联,你怎么思考这种关联?
王晓曲:我在读研之前就想要去发展自己摄影师的职业生涯,然后我也会去关注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尤其是一些魔幻的元素,因为现实的中国是很魔幻的,不管用什么媒介,我一直都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
▲ 王晓曲摄影作品
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离不开影像,我会非常写实地按照照片的一些动态去画,譬如我希望它更真实,我就会拍很多模特的局部。我现在越来越把这种关联给去掉了,主观虚构的成分更多,过于写实的东西,可能会限制我画面中的材料和自由度。
绘画和摄影太不一样了,我用摄影仅仅是想获取现实中的某一个瞬间,你发现一些异样的东西,就想把它记录下来。但如果我在绘画里去依赖摄影的“异样”,其实就是完全依赖于在现实中的观察。但我越来越意识到绘画需要很主动,它不是一个可现成提供给你的东西,所以这一点就难很多。
▲ 王晓曲工作室一角
AB:你的绘画中会出现很多身体,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对绘画中所体现的“被观看的身体”这一点如何思考?
王晓曲:我的作品里面一直都有一些对于身体的无处不在的诠释,包括我画面里面一些人物的姿态,我觉得那些虽然是被控制了的东西,但实际上是矛盾的,被控制和不受控同时存在。
▲ 王晓曲《丈量》,2021
AB:具体到绘画方式,除了尺幅,今年还有没有一些其它转变?
王晓曲:我从今年开始会有一些材料上的变化。之前画得很厚,之所以想转换材料,是因为油画很难一遍完成,需要很多遍,但是我又想追求扁平的画面效果。在我看来,那种一笔一笔去控制的状态没有太大必要,大多数时间都在修改,我脑海中出现的想法很多,但真的完成需要很久的时间,所以我就调整了一下工作方式,用作稿去代替修改。以及我越来越觉得我需要材料的丰富性,这完全是很绘画语言内部的东西。
▲ 王晓曲创作手稿
AB:所以这种痕迹感是你所想要的,或者说一种不过分的完美?
王晓曲:这种痕迹感是材料本身带来的,我比较喜欢这种材料的质感。其实就是从画花开始接触水性颜料,因为花里面有很多的色块,那个状态非常天然,我很喜欢,就会很想去表达这种感觉。
▲ 王晓曲绘画细部
AB:有一类艺术家特别擅长于「行动」,就譬如杰克逊·波洛克,他好像一定要让人感受到在绘画中的一种姿态,对于这种绘画方式你怎么看?
王晓曲:是的,他的工作方式给人感觉像是在跟画布搏斗。我以前也会这样,但是我觉得那种方式不太适合我,我不是一个特别适合沉重的艺术家,或者一定要去搏斗的人,我更想要把东西做得轻松,这种轻松我也不觉得它是偷懒。
▲ 王晓曲在工作室
AB:在绘画性上,你比较欣赏谁?或者说对你影响比较大的艺术家?
王晓曲:没有特别明确,每个阶段我喜欢的可能都不一样。我可以谈谈我最近很感兴趣的一位艺术家Helen Frankenthaler,她是一位女艺术家,她的创作跟潜意识有关,这个跟绘画语言有很紧密的关联,它涉及到颜料怎么去使用,怎么去覆盖。她也是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的妻子,包括我也很喜欢马瑟韦尔,我之前看过他的一些原作,虽然大体看着只是几个黑色色块,但色块上面的边缘线非常动人,就是那种紧密的关系,会吸引到你的眼睛。这也会影响我在创作中思考绘画跟材料的关系,特别是去使用一些水性的材料。
▲ 艺术家Helen Frankenthaler在工作中
© Burt Glinn | Magnum Photos
AB:绘画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对你这样的青年艺术家来说,肯定也会经常思考,所以绘画在你看来还有一些什么新的可能?
王晓曲: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挺明确的,因为我觉得绘画是特别私人的东西,就好像在问人为什么会存在,绘画其实就是一种特别日常的状态,包括你的能量,你的所思所想,它是人灵魂的一部分。人不能说光吃饭,生活有保障,就完整了。你为什么要画一张画,你画这张画觉得很愉悦,能够兴致勃勃的去画一张画,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它确实是没办法用言语去阐释清楚的一个话题。
▲ 王晓曲《野餐》,2021
AB:今年的绘画中为什么会出现更多跟植物相关的元素?
王晓曲:我之前的绘画中就会出现很多跟自然相关的元素,只不过今年会有一些跟植物相关的主题。我出生在广西,从小在原生态的风光下长大,对自然的感受比较强烈,一些简单的自然元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不管我创作的主题怎么变化,我觉得在绘画中,都会想要去表达出来,就好像是跟生命,跟世界的一些很本质的东西会贯穿其中。
▲ 王晓曲工作室一角
AB:你的日常中有哪些生活方式与可持续有关?
王晓曲:我工作室有很多二手物品,以及尽量使用电子阅读器。在我看来,可持续更像是一种枯燥的日常状态,绘画中除了创造力,重复练习占据了大多数时间,这是维护头脑并让精神体系更坚固的过程。
▲ 喵美的“不瓶凡”猫窝,使用废弃塑料瓶分解的环保材料,获得了2021“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奖全场最佳大奖
AB:猫咪也是你绘画中一个常见的对象,能否谈谈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王晓曲:因为她时时刻刻都陪伴在我身边,所以她也成为了我反复幻想的对象,而且她不会说话,因此我的幻想不会被反驳。我给她画过一些肖像,根据她的形象做过水壶的设计(真希望可以实现出来),和动画片的角色设定,我在创作中也画过猫,还有少许文字写作。
▲ 王晓曲画的喵美手稿
AB:在全球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时刻,你认为艺术所能体现的价值?
王晓曲:其实有点像是治愈自己的一个过程,因为现实中的乐趣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会觉得唯一的希望就在于自己可以制造一点什么出来。至少艺术可以让我们追求一种思想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既定的范围内拥有一些其它的选择。
▲ “不瓶凡”流浪猫窝
“不瓶凡”流浪猫窝获得了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可口可乐中国、无印良品MUJI联合举办的2021“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奖全场最佳大奖。
设计团队1004TEAM表示,这个项目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流浪的猫和废弃的瓶,通过回收废弃瓶之后,将其重新分解的再生环保材料为流浪的猫猫打造一个“不瓶凡”的家。 这个产品使用两个模块的组装形式,更能降低生产成本。在模块化系统下,延展了更多的零部件,通过更换即可适应更多投放环境,也可实现“哪里损坏换哪里”的功能,减少损耗率,从方方面面结合环保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