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推动可持续理念落地生根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中国文化报》推出“可持续设计”系列专栏,内容涵盖乡村振兴与美育、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可持续设计人才的发现与资助、社区营造与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公益创投、儿童STEAM可持续设计教育等主题。本专栏第三期《“设计+”推动可持续理念落地生根》于11月25日刊登发布,与您同步分享。


#01
关注真实生活需求,践行可持续理念




▲ BCAF年度举办的“可持续设计资助计划”,旨在全国发现并支持可持续设计优秀人才(上);2021年9月,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了荣誉颁发典礼与专业论坛(下)


▲ 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奖作品征集(左);“地球大”2022高等学校设计征集(右)

过去两年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陆续与社会各领域的国际领军机构、品牌合作,开展对可持续设计人才的支持。其中包括面向全球征集可持续设计的优秀案例,主题包括“社区营造”“公共参与”“再生材料”“地球大”等,吸引了全球1800多位设计师、艺术家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等参与。

建筑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优先考虑可持续材料的使用,包括使用天然材料,可循环、可降解材料,促进产品使用周期生命等可减少生产能耗的材料,已成为实践可持续设计重要的一步。



▲ 真菌复合材料样品研发过程中(左);使用真菌复合材料制作的家具产品(右)


来自北京服装学院新材料设计研究中心的李明亮,在几位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开发了真菌菌丝复合材料,在2021年度可持续设计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目前,类似真菌菌丝这样的生物复合型材料,被国际材料界认为是有可能替代石油化石能源材料,相较于传统不可再生资源,其具有可降解、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李明亮说:“可再生材料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废弃,实现了一个闭环,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将整个过程融入自然的循环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碳链。”


▲ 上海好润环保团队创始人赵文静在组织塑料瓶回收活动


▲ 上海好润环保团队再生材料循环示意图


▲ “不瓶凡”再生材料设计征集全场最佳大奖-“不瓶凡”流浪猫窝-1004TEAM(左上);“不瓶凡”的人设计大奖-fizzing lamp-刘奕廷、吴畅、钟朝泽(右上);“不瓶凡”的世界设计大奖-好润优质教育项目-P.E.T.上海好润环保(左下);“不瓶凡”特别奖-RecyCool瓶盖吉他-刘潶泗(右下)


越来越多设计人才将目光集中在更能有效利用、避免增加更多消耗的循环再生材料领域。由赵文静创立的上海好润环保团队,长期专注于回收生活中的塑料瓶(PET塑料),经过清洗、粉碎、重新高温溶解,纺成再生聚酯纤维纱线,以进一步用于服装加工。


▲ “地球大” 高等学校设计征集金奖作品获得者《行星系》


在“地球大”2022高等学校设计征集活动上获得金奖的作品《行星系》,设计者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贺奕雯、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黎明。这是一组针对咖啡渣再利用的设计探索,将咖啡渣与其他有机废物调和,在多次实验中找出最合适的搭配材料,赋予咖啡渣新的使用场景和形态——充满禅意的花盆,这种花盆既能够保持透气性、排水性,也能产生花肥的效果。

在城市,设计师团队带领当地居民打造可持续社区,向公众普及生活中的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也至关重要。


▲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的设计师们

在上海长宁区,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的设计师将社区闲置多年的地下室空间,改造为一个服务于每位社区居民的公益共享空间,居民们用以学习并融入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自开放以来,不同年龄的居民形成了默契的秩序,早晨有老爷爷在此写字,下午一放学就迎来很多小朋友,还有在机场工作的年轻人休息日相约在这里看场电影。



▲ 翻新后的原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博物馆88平空间、“闲下来杂货铺”

在“社区参与式博物馆”项目中,社区居民成为“策展人”——家里有什么都可以带来参展,比如老师傅送来了他的制服肩章,还有一些人送来了飞机模型。博物馆运营方式也是开放式、参与式的,馆长可以轮流来做,想要办活动、做展览的社区居民和组织都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谈及“社区参与式博物馆”的创建过程,项目负责人朱丹介绍,第一步是简单的场地改造,通过有趣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吸引人们的场景,让大家有相互对话的机会;第二步是在对话过程中寻找那个能引发共鸣的“社区共同点”,打造有情感共鸣的文化体验场所。


#02
振兴乡村,参与可持续发展建设


在离自然更近一步的乡村社区,带动当地村民认知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以社区为单位参与可持续发展建设,这样的设计师与团队工作也具有可贵的榜样作用。


▲ 三江源设计师联盟成员在工作室

与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共同工作多年的设计师王五之,是青海德迦零废弃社区的重要成员之一。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的三江源,为我国和亚洲各国的20亿人口提供水源,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在过度消耗资源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塑料垃圾以及医疗垃圾,可能持续几代都无法降解,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活环境与居民健康。


▲ 德迦零废弃社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第一个零废弃的环保社区


▲ 德迦零废弃社区内部,每扇窗户的材料分别来自地震中受损的房屋

2016年,德迦零废弃社区的前身德迦环保学堂成立,建在青海玉树囊谦县三江源澜沧江源区的尖作村内,与村民一起清理草原上的垃圾。但捡垃圾、烧垃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家各户对塑料制品的需求和使用是垃圾产生的源头。王五之介绍,零废弃社区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即用来建造家居用具的材料都是原本废弃的、不会对大地产生污染的材料;二是社区和人的可持续,零废弃社区希望当地居民能通过参与活动,对自己从小生存的环境建立自信感,从而吸引更多人留在本地支持发展。


▲ 农村旱厕改造前后对比

在我国西北乡村地区,水资源循环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多年沿用旱厕,村民自行修建不当会带来环境与水资源的污染。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师们开发出了低成本农村免水冲生态户厕系统设计方案。新型生态旱厕除了具有节约用水、环境无害化、易施工以及资源化、模块化等优点,还经过多次迭代,通过标准化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缩小空间降低运输施工成本等举措,成功实现了产品的低成本、高性价比。


#03
助力优质项目,发掘优秀人才


发掘与支持关注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设计师、艺术家、团队与高等院校优秀学生,是BCAF人才资助系列的核心战略之一。

2021年初以来,BCAF携手国际机构、政府、社区以及环保、建筑、时尚、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机构和专家,以公开征集、专业评审、表彰资助等形式发掘和支持设计人才与团队,向其提供公益创投资助金、国际合作、创业孵化、供应链落地、行业峰会、社区应用、导师辅导、专题展览、研习行程、专业资源、公关宣传等全方位支持。

BCAF每年一度的“可持续设计资助计划”已经成为文化公益创投的创新优质专业平台,可持续设计人才库基地的多元合作也在稳步发展中。

BCAF还于202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举办了授证仪式与专家论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举办了优秀作品专题展览,与耶鲁大学合作举办了“中国可持续创意产业”国际论坛。

2022年,BCAF成立“BCAF可持续设计公益创投专项基金”,进一步助力中国创意行业的孵化升级。BCAF支持儿童自然艺术乐园、绿色公共空间、可持续设计旅行、科技可持续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型跨界合作,在提供创投资助金与全方位合作资源的同时,致力于增强项目应对社会问题的公共性。
2 2 2 0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