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生长的关系——
从电影到生活,用艺术疗愈PUA工作坊回顾

由黄骥导演策划筹备,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资助支持的“从电影到生活,用艺术疗愈PUA”工作坊活动于今年3月5至6日在上海TX淮海年轻力中心开展。在本次活动中,参与者们在专业导师引领下,通过“主体性创建”艺术作品,开始通过行动打破生活中被话语控制的困境。作为在上海举办的首个通过“影像+精神分析+艺术”开展情绪健康关怀的工作坊,吸引了设计、影视、心理健康社工、Z世代潮流艺术青年、普通上班族、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人士参与。

海报设计:雅萱,工作坊长沙站学员。


活动持续2天,参与者们通过老师对电影片段的赏析,获知了古今中外权力控制的客观规律,并在下午的个人被控制经验分享中打开了心门,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和梳理。

在第二天的工作坊中,导师们则带领参与者们通过艺术创作去表达自我和建构主体,将感受转换成不同的实体,而不再只是在当事人身体和意识内部回响的“自言自语”。

最终大家完成了装置艺术、黏土、绘画、综合材料、行为艺术、独白文本、街头摄影等 11 件颇具意义的艺术作品。


关于导师

黄骥


电影导演,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评委会奖。

张新


精神分析师,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临床工作,团体工作经验六年以上,接受五年以上个人分析,临床工作时长近5000小节。
在影像讲座中,黄骥引用5部经典电影的片段,分别从父权、母权、夫权、君权等角度梳理古今中外权力关系的共性;而心理咨询师张新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权力控制关系中行为表相下的原因与本质,从而使参与者们系统地认知“PUA”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与规律。


夫权 《大红灯笼高高挂》 导演:张艺谋 主演:巩俐、何赛飞、曹翠芬、孔琳、金淑媛等

老爷用点灯公示宠幸的荣耀、用捏脚做为权力与地位控制了内宅中的女眷们。


父权 《狗十三》 导演:曹保平

再婚的父亲将寻狗不见的压力及身为父亲的失职,转嫁给女儿张玩,暴力逼其向爷爷奶奶道歉,并用话术将暴力置换成是“对你好”。


母权 《春潮》 编导:杨荔钠 主演:郝蕾、金燕玲

在外孙女面前,外婆在眼泪和糖果中贬低女儿,激发外孙女对自己的愧疚和依赖心理。

借助于电影的经典片段,参与者们能够清晰地去回想自身经历中的类似情景。

“原来我也被这样对待过呀。”

“原来不止我遇到呀。”

“原来我被这样对待并不是我的原因,历史上就一直在这样发生呀。”


图片来源东方IC


Pick-up Artist(简称PUA)


在英文语境中的一种含义为“(以发生性关系为目的的)情感搭讪专家”。“搭讪”在汉语中的语义则是找寻话头借以开始攀谈,或无话找话寒暄。然而为快速达到个人的目的,“Pick-up Artist”如今演变成一套运用话术构建不平等关系的技巧,以实现“精神控制”“情感霸凌”等行为的代名词。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说:“话语即权力”。定义、要求、评价、智识输出、经验输出等常见的话语形式,都是一种权力关系外延的强化控制手段。“掌权”的一方可通过话语使另一方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渐丧失“主体性”意识——减少反抗的想法,甚至无法想起反抗。从而使“掌权”者更为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 生活中面对身边人的话语、话术控制或打压时,可采取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呢?

学会构建自己的主体意识,用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去指导自己去行动、去改变处境,而不仅仅只是用话语去对抗。

#01
认识生活中的话语控制


案例分享一:校园场景
人物:工作坊参与者K(化名),艺术策展人、曾留学英国

在K留学英国的经历中,她感到作为留学生在当地是个相对孤立的群体,完全靠自己。K在学校遇到一位导师,发现他教的大部分学生有抑郁症征兆,有些学生甚至有重度抑郁。

K表示自己也遇到了和这些同学一样的问题。这位导师会利用道德感去评判学生作业,从而给学生施压。K在一次作业中使用了一张网络上白人胖子的照片。导师回复中指责K是对白人种族歧视和对他人照片的侵权。然而K本意想着照片仅用于作业不是用来发表,此刻导师回复的话语令她意识里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K也因这些话语感受到了惊吓。

导师点评:
就像电影《革命之路》中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他(的角色在影片中)用社会对一个女性作为母亲的要求,巧妙地置换了自己的需求,而让妻子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与(自我)否定中。


《革命之路》萨姆·门德斯导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主演

这位英国老师将K用白人胖子的照片(的行为)升级到了对整个白人群体的歧视。为什么K会被他的话吓到呢?K的故事里提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词“孤立”、“权威“。K在留学生活时,处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状态中。她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便是这位具有社会权威的老师,老师的话语就能影响并控制她。


案例分享二:工作场景
人物:工作坊参与者S(化名),公司白领、喜欢摄影

S的老板喜欢把事情放大,并对他人进行语言和人身攻击。他强制员工们加班时会说:“你这个事情做不完那你就加班做。“不加班的话老板就会在周会上或其他场合进行言语攻击。S表示老板控制员工的话语还会有” 其他人都在加班为什么你不加班?!“利用让你觉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就是个人工作态度有问题的逻辑去控制员工。S在有压力崩溃大哭的时候,老板又一次利用话语逻辑去指责S:”你就是这种小女生,有情绪哭一哭什么的。“在公司里,S的老板总是会特意当着所有人的面去指责该员工没做好。

导师点评:
K的导师和S的老板的话术控制利用的逻辑是相同的:
把一件事做错上升到整个人不行→等同于做事全不行→于是只能无条件听我的。

#02
如何在心理上应对话语控制


不要主动陷入到对方的话语逻辑中。

导师张新:
大家有没有看过《爆裂鼓手》这个电影?影片里面的老师很暴力,满口脏话。所有的学生只要有一点点错误,都会被骂得一文不值。老师觉得他要把每一个天才都给挑出来,培养成世界上最厉害的。


《爆裂鼓手》达米恩·查泽雷编导 迈尔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

他的许多学生出了名,却也有许多得了抑郁症后发作自杀。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主角选择了离开老师,去跟那个看起来很平庸的父亲一起生活。

导师黄骥:
(主角)他跳出了跟老师的这个关系。

导师张新:
关键在于,我们在这一段关系里是不是有自己的预期。明确了自己的预期,那我们可以选择在关系中自己付出多少。如果我只是想要好好毕业,在他这门课能拿个过就行了,那么我很明确知道他的情绪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有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他的话语逻辑里去,就把他的那些批评当真了——用了一张照片,你就成种族歧视了、就真的是一个抄袭者了。很明显,他说的看起来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没有意义。因此,要明确双方关系中你的期待,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在这段关系中能够保护好自己。


案例分享三:工作场景
人物:工作坊参与者A(化名),前国企高管,现自由职业

A分享了及时反抗话语控制的成功经历,并从中获得了力量。A在工作中以技术能力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A的领导面对A的汇报时,抹灭了A的成绩表示A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厉害,一抓到A的错误就会放大。A在和好友交流后,了解到这样的领导在职场中对任何人都这样,并不是自己的错误。A在重新分析自己和对方后跳出了被控制的关系。

A分析了如果自己还要在工作关系里面对这个领导,可能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情况一,如果我不想再跟这个领导打交道,但还想继续从事这份喜欢的工作内容或获得这样的收入,那就可能要去一个不是这位领导分管的公司。情况二,继续和这位领导一起工作,面对领导让做的工作都做好,但领导的话术都不听进去。告诉他自己不是你控制的对象,你应付我的成本很高。情况三,不在这个公司呆。那自己去别的地方能不能干?一段时间没收入自己也可以接受。

虽然这些想法说起很简单,但A之后做了非常多演练去准备面对领导。把领导可能会问的所有问题都列出来并在心里提前做好应答,自己脑海里演练了很多遍跟领导的对话。然后A还跟朋友去练习。当再次面对领导的指责时,A做到了每一个问题正面的回答,不去接受单方面的指控。这时A发现领导震惊了(无言以对)。

#03
身在话语控制关系中如何反抗?


STEP 1:理智梳理客观现实、认知客观规律
参与者:
我们所有的强大是因为理智,理智让我们得以去分析问题。

经常说讲道理、道德,但现实就是有人会置之不顾。在认识到这个现实的基础上,去寻找构成这个现实的客观规律。不要让自己脱离现实,陷入自我想象中。当我们梳理了事情背后的逻辑和客观规律后,你已经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去俯瞰全局,会发现我们只不过是客观现实中的某一个点。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张艺谋导演 巩俐、何赛飞、曹翠芬、孔琳、金淑媛等主演。

STEP 2:深入了解自己

导师张新:
(不去)生活在他人对你的塑造当中,自己也不要去塑造对方。

比如在男生们的成长过程里,家庭往往会要求他展现出有能力的一面。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行的时候,靠幻想也要让自己感觉自己行,以维持住自尊。如果他们能够后退一步看,遇到自己不行的地方不去那么在意,重新思考这件事和自己的关系与必要性,整个人也就放松下来。无论男生、女生都不用陷入这种自己或他人所附加的幻想,只需要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STEP 3:用行动构建自己的创建性主体与可生长关系——提升自己、提高专业从而提升话语权、突破控制

导师黄骥:
自主性的获得要通过自己去行动。不要一直被双方关系所牵扯和包裹,要自己建立起另外的一个关系。

人是活在关系里的,要给自己创造可生长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觉得家庭关系重要,是因为这是一种没有办法完全逃离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你会更期待这个关系是健康的、互相给予的,不然它给我们的伤害也是剧烈且无以复加的。

在面对没有办法彻底改变的关系时,在没有办法改变的关系里,你要去创造一个另外的“可生长”关系——和自己的关系。找到自己的爱好,真正能够在其中享受的一件事,比如学书法、去旅游。也许这个关系没办法马上建立起来,还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与体验。

#04
工作坊——在艺术创作中建立
与自己的关系



观影与交流环节结束后,工作坊的参与者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些列的艺术创作实践。在创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与自己的关系,自身主体的意识得到增强。

在经历了亲密、敞开自我、回忆痛苦和相互倾诉的过程后,两位导师用创作去鼓励大家“在行动中转换“。在此过程中,导师们后退一步,成为参与者们的工具,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表达。在创作开始时,导师会从颜色、味道、大小等感知维度去一点点地去提示参与者,帮他们找到与感受相对应的创作材料,然后共同去讨论用什么具体的形象去呈现。


参与者们在导师一步步引导与启发下把心理的感受和感情具象化,先将想表达的情感与话语写在纸上,再转化为想要创作的内容。


一位工作坊参与者将自己和朋友在世纪公园通过抱树纾解自己情感的体验作为创作主题。



参与者S喜欢摄影,在工作坊的创作中,她展示了自己的街拍作品。


作品《Me · Angel》一位工作坊参与者表示自己多年处于父亲的控制下,他用黏土材料制作了一个被十字架戳中心脏的天使。

大家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是静默的,没有用语言去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参与者之间相互围观着彼此创作出来的作品——通过作品去理解对方。语言是一瞬而逝的,但客观物质不会。通过创作,留在身体里的伤痕与记忆,会转而附着在自己的作品上。我们也有了一个相对静止的、有距离的方式去看待那些伤害。


工作坊参与者J的作品。创作者想表达:在一个很悲伤的底色里——一个很冷静和平静的湖面,有很强的光亮——一个核心、种子让自己觉得有力量,像一个自己可以破开的、发光的种子。


这次为期2天的活动让参与者们消减了各自所经历的话语控制所带来的伤痛,更为客观理智的认识现实,与自我对话。而艺术创作让大家也获得了幸福感——一种不通过语言诉说而被理解的幸福、一种奔涌而出的带泪的幸福。


工作坊活动参与者及导师们:张新(左二)、导演黄骥(右二)

参与者反馈



*本文活动图片由黄骥导演电影工作室团队提供。



活动主办




由中国新生代青年女导演黄骥创办,她的电影作品曾在柏林、鹿特丹、多伦多、俄罗斯、大阪等多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并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放映及讲座。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以及森林幼儿园创办者,她通过影像+艺术+公共教育去挖掘、传播、重塑在地文化。



BCAF成立于2008年,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发现 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和智库研 究三大领域展开类型广泛而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创新中国为主线的人文公⺠社会。


TX淮海|年轻力中心的官方活动品牌-有点急事。有点“急”事,急在哪儿?现在的年轻人通常通过很短的时间就就可以学会一个新的技能,例如小红书、Youtube、Bilibili等自媒体15分钟以内的视频教程。再由于现在“打工人”休息时间颇少,没有大块时间尝试新鲜事物。利用客群平时逛街休闲之中的“碎片时间”,让大家在线下的实际体验之中,学习到新的本领,收集到新的知识,同时即时获得参与创作的成果。项目包含分享会,手工工作坊,体验型艺术项目,表演项目等等。


2 2 2 0 6.14